Search

[新伊館不打之迷]

9月26日星期四,林鄭月娥與市民於灣仔舉行首場「對話會」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新伊館不打之迷]

9月26日星期四,林鄭月娥與市民於灣仔舉行首場「對話會」,一百五十名市民入場,與她「對話」,有發言女士表示:「希望離場的時候,不用聞到催淚彈.」

當晚新伊館門外有群眾聚集,指罵警察、射雷射筆、唱奚落警察的歌曲;後門皇后大道東有黑衣人掘磚、拆鐵欄、扔磚,但為何最終沒有演變成衝突?

綜合了本人觀察、另一名在場記者的描述、資深保安記者的詮譯、及熟悉警隊運作人士解讀,重組當晚發生過的事,有以下發現:

一. 早在白天,防暴警察高姿態把彈藥帶入新伊館,並讓記者拍攝到,發出的訊息是:「警察不是沒有預備以武力應付這一天.」但正如一個最成功的武器就是一個永不使用的武器,最終彈藥沒有使用.另外,大批防暴警在記者見證下,進入新伊館,但卻藏身在室內房間,訊息亦相似:「防暴警察隨時可以出來,但未有衝突前,不會露面.」

二. 新伊館的前門,在對話會進行期間,有約三十個PTU藍帽子/機動部隊警員駐守.值得留意是,他們皆輕裝上陣,從晚上七時到九時許,警員們皆以真面目示人,肩膊亦有警員編號.另外,他們的情緒亦克制,即使有示威者據警員編號查到其名字,大聲呼叫警員名字,該警員亦沒有反應.警員「裸臉」而且表情平靜,讓前門的情況一直維持在和平狀態.警員的克制,在過去兩月極罕見.

三. 前門的數十個藍帽子警員,一直只戴柔軟的帽子,至晚上九時半,亦即對話會完畢,林鄭月娥離座後,才上Gear,戴上防暴帽子和手套.這一動作,的確對現場氣氛造成刺激.簡單來說,本來公眾可看到警員的眼睛,看到這個是男警是女警,但帽子上的銀色貼紙(以擋鐳射筆光)令別人看不到其眼神.這一訊息是:警方高層刻意把上Gear時刻拉到最後一秒,警方是知道「裝備=刺激群眾」這一點.然而過去幾月,在街上,只看到蒙了臉全身裝備無編號的警察,以武力應對紛爭.

四. 新伊館後門,幾十位示威者,在晚上九時半開始掘磚,把磚扔在馬路中心.後門遠處一度有約三十個防暴警察築起防線,更一度舉起「藍旗」(警告會使用武力),示威者把磚扔向警察方向,約有幾十塊磚.有記者形容:「兩邊相隔好遠,約有一百米,像是互相警示多於真的打.」

五. 在後門負責主導行動的指揮官,出名作風強硬.平日遇到他,必知道其後有激烈衝突,開槍放催淚彈是必會發生的.但奇怪的是,當晚警方舉了藍旗後不久,防線不但沒推進,大隊收到指示撤退,上車離開,只留下小量速龍在留守.有記者指:「明顯是不想發生衝突,是刻意的收歛.」

六. 即使是留下來的防暴警察,其身體語言也異於平日.有一隊約十來個防暴警察,在小巷裡駐守,他們縮作一團,貼牆站立.平日他們作風多是一字排開,揮動警棍.但那天卻像要把自己暴露在公眾地方的面積減少.有老人指罵他們,有一點口角,互相射燈或激光,但僅此而己.

七. 有記者形容,示威者亦有其克制之處.後門的皇后大道東,一度被封路,車不能經過,但只維持一段短時間.在防暴警察撤退之後,亦失去了對象,示威者亦有提及「留力十月一日」,原來佔據馬路的示威者於10時20分離開.記者解釋:「感覺雙方都不太想打起來.」而前門的示威者亦較斯文,只是以對罵唱歌叫口號為主.

八. 有理解警隊運作的前資深記者表示,最後林鄭月娥決定如何離開,相信是警隊向她提供不同方案,她會選擇.最後她於對話會完結後沒即時離開,卻在新伊館室內的房間,逗留了四個小時,至凌晨一時半才離開.在這四個小時中,發生的事包括:群眾於最後一班港鐵開出後,開始散去,畢竟翌日是工作天;一小隊防暴警察曾出來行到較遠的地方視察,估計是觀察馬路通行狀況.至林鄭離開時,現場只剩下不多於幾十個圍觀市民.

綜合多人理解,估計當天是刻意有指令,不以引起衝突為原則,警察有意識要冷處理示威者,警察更罕有地收起裝備,並派出精銳警員擺出克制姿態.再加上新伊館的場地,時地人,都是可以預先計劃,作周詳鋪排.綜合熟悉警隊運作人士觀察:「當反送中運動遍地開花,一些受訓不足,或情緒不穩的警員,也要處理現場,就變成亂鬥亂,亂子出現了,就要包庇犯錯警員,因要維持士氣.」

那一個晚上,部份警員的行為和表情,有如時光倒流,回到四月時的平和日子.作為一個記者,近兩個月來 ,站在警察面前,這陣子經常覺得有機會遇上危險,但這一晚,站在警察面前採訪,至少不覺得會無端端被打或罵.

我問熟悉警隊人士一條問題:「即是,其實即使經過了這幾個月的衝突,警隊還是記得,應該如何做出一套可以減低衝突的方法,可以不用濫捕亂打人也可以維持秩序,他們沒有忘記如何做,只是沒有再做吧.」他們均回答:「你說的正是.是知道可以做到的,但礙於人手、現場混亂,做不到或沒有去做.」

(相片部份拍攝者為Galileo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曾於北美洲留學主修電影和心理學,回港後於大學鑽研影星周潤發在港人心目中形象,之後成為記者遊走於報館和電視台,現於大學教新聞寫作,滿腦子是怪念頭,始終相信文字的魔力。
View all posts